数据库技术发展先后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1、早期
资料存储和检索的初始时期(1960年代)- 1990年代初期;2. 关系型数据管理系统 (RDBMS)时代,即关系型数据库设计方法(ER/Relational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RDBMS)。该阶段出现于1990年左右。
3、面向对象的关系模型技术
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和21世纪初的时期中出现了一种新的架构风格——面向对象的数据库管理系统(Object Relation Data Base),以处理复杂的关系数据结构并支持多用户访问、事务控制等功能;该阶段与网络数据库(NoSQL)一起出现。
1、早期
资料存储和检索初始时期的时期(1960年代-1990年代初期)。在20世纪60至70年代末的初期,人们开始使用磁盘来保存数据以解决大型批处理系统中的问题,而到了1980年时这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商业数据库。在这个阶段中,企业采用结构化查询语言(SQL)作为一种标准的方式来访问和操作数据;
2、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时代(RDBMS)
在1990年代早期出现了一些新的设计方法——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 (ER/Relational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RDBMS)。该阶段的出现使得企业可以使用面向对象的关系模型(ORM),以更好地处理复杂的数据结构和支持多用户访问。
3、关系型的概念化与物件化的时代
20世纪90年代后期和21世纪初期出现了新的架构风格——面向对象的数据库管理系统(Object Relation Data Base, ORDBMS) 或 ODBC/OLE等,它将资料表、视图以及数据的属性(如名称)封装在一种统一的方法中。
这些阶段是数据库技术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它们分别解决了不同类型的问题和挑战:早期期主要解决储存与检索的问题;关系型管理系统提供了对复杂数据结构的支持以支持多用户访问和事务控制;而面向对象的关系模型(ORM)则允许更复杂的查询语言来操作大量资料。
数据库技术在各个阶段中都面临了不同的困难,如设计、存储空间的使用以及安全等挑战。然而,这些问题随着时间的发展得到了解决:早期期解决了数据组织与检索的问题,关系型管理系统提供了多用户访问和事务控制;面向对象的关系模型则提高了查询语言并允许对复杂资料表进行操作。
在数据库技术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新的概念化方法以处理复杂的视图、属性以及更丰富的存储方式等功能。这些阶段的发展也促进了企业应用的快速增长,尤其是Web应用程序的兴起使关系型和物件化的数据管理系统成为主要的技术选择之一。